即使没有看过影片《阿凡达》也都知道阿凡达的存在,可是影片名为什么叫阿凡达却鲜为人知,由此也是更为的令人好奇,这慢慢的影片名为什么叫阿凡达也被揭露出来了,不过这背后的寓意倒是挺让人感到意外的,那到底为什么叫阿凡达呢,下面便揭晓。
在回答为什么叫阿凡达的问题之前,先看看《阿凡达》影片主要是讲述什么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了解《阿凡达》。据悉,《阿凡达》(Avatar)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二十世纪福克斯出品,萨姆·沃辛顿、佐伊·索尔达娜和西格妮·韦弗等人主演的科幻电影,该片于2009年12月16日以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在北美上映。
影片阿凡达剧照
该片主要讲述人类穿上阿凡达的躯壳,飞到遥远的星球潘多拉开采资源。受伤后以轮椅代步的前海军杰克,自愿接受实验并以他的阿凡达来到潘多拉。在结识了当地纳美族人公主涅提妮之后,杰克在一场人类与潘多拉军民的战争中陷入两难。那么为什么叫阿凡达呢?
近来,梵语“阿凡达”一词,因为同名电影引起了印度人的热议:这部电影与印度、印度教有什么联系?表面上看,电影《阿凡达》除了片名取自梵语之外,情节内容与印度没有任何关联,可谓名不副实;但深究“阿凡达”一词在印度文化中的特定意义,我们会发现,电影《阿凡达》并非“徒有虚名”,甚至可以说,在很多方面它是名副其实的。
影片阿凡达剧照
在印度哲学中,最普遍被认为和众神在地面上的肉体表现形式有关。在梵文中,化身一词具有透过深思熟虑,并且由于特殊目的而从较高境界“下降”,“转世”的涵义。通俗的说,就是天神降临,或者说是天神附体。是毁灭之神湿婆凡身的化身。或者可以理解成神下降到人世用人的肉体施展神的力量,降世神通、天神下凡等词比较接近这个单词的含义。
阿凡达的英文原名为“Avatar”,词根本源自梵文。意指降临人间的神之化身,通俗意义可理解为“化身”。印度教中,AVATAR特指主神毗湿奴(VISHNU)下凡化作人形或者兽形的状态。传说毗湿奴有10个化身,其中有9个已经降临世间,最后一个化身会在世界末日降临。
在佛教的语言中,是三身(法身、报身和化身)之一,代表着心念和行为,在禅宗经典《坛经》中有通俗的解释:“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人间佛教认为,三身本是一体。而在以天主教,基督教为主的体系中,其也意味着人性中的神灵之能。即使剥离开宗教层面上的解释,这也是一个在现今电脑技术中的常见术语,通常指的是在虚拟实境中完美并具象化的呈现出人形。
卡梅隆将影片名叫阿凡达,无疑是非常点题的,不单将故事要点透露出来,同时也把主题进一步升华,达到了在哲学,宗教以及现代科技三者语境中最自然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