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为什么要祭拜祖先呢?或许很多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我的答案只有一个——心存孝念。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的批准,将清明节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的延续至今可谓是中华名族几千年来孝道的传承与发展。清明节人们去祭拜祖先,是饮食思源,是追思故人,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左传·成公十三年》刘子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祖先就被与通过武力手段平定天下同等重要的国家大事相提并论。孔子也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祀之以礼。”还说:“事死如事生”。意思是说后人对于长者,生前要尽心尽力地侍奉,死后亦是要同样尽心尽力地侍奉。
清明节从古至今都被赋予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通常祭祀和孝道被捆绑在一起,这无疑之中也是可以体现你是不是一个看重孝道的人。
两千五百多年的发展,给清明节注入了新时代血液的同时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工作繁忙的日子里我们抽身归家准备好酒好菜,来到先人的面前,无论是面带愁容还是面带微笑,都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在悼念着往事前尘,即使阴阳两隔,但是血液中的默契和相知还是永生永世地在流淌,只要时间不停,坟前的脚印还是依旧的。
杜牧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分,放下你手头的工作,心存孝念,回家虔诚地拜祭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