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账号 立即登录

青海八达岭悲壮的明长城(5)

发布时间:2015-10-05 19:02:51 编辑:唯美臣 来源:唯美村

  近年来,经过众多专家考察后发现,数百年来,青海人一直生活在长城的脚下。

  青海长城主要是在青海省境内存在的明长城遗址,是明代为了防御西海蒙古袭扰而修建的长城。其主要分布在西宁市的周边,有一道呈半月形环绕的拱形“边墙”,“边墙”大多为夯土筑成,少数为石块垒砌。据考古调查和文献资料记载,西宁东部的边墙大致从今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的柏木峡起,经边滩、林川、南门峡至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以西的娘娘山麓;从湟中县云谷川的沟脑起,经四营、上五庄、拦隆口、拉沙至西古峡口;再从湟水南岸的西石峡起,经共和、维新、大才、大源、鲁沙尔至上新庄。西宁的东部也筑有较短的边墙或边壕,多具关隘性质。

  盘亘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暗门滩小石山至娘娘山岭一段的明长城不仅集中了众多的城墙、敌楼、关城、营城、卫所、烽火台等建筑群,还有利用险要地势辅以人为加工而成的山险墙以及墙体和壕堑共同组成的防御体。更为巧妙的是它与巍峨险峻的自然山体结合在了一体,形成了易守难攻的气势,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这段明长城虽残破,但风骨犹存,绝大部分是明代的原貌。一眼望去,在群山峻岭之巅矗立的一座座烽火台,像碉堡一样,颇具气势,蔚为壮观。烽火台是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放狼烟(狼烟就是利用狼的粪便收集在一起点燃的烟,因为狼是肉食性动物,粪便里含有脂肪,所以易燃且烟是直的,易于区分),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讯息,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土电报。“壮怀激烈”的思古豪情在心中油然而生,我眼中看到的长城,更多的是一种苍凉与悲壮。苍凉来自于长城所处边塞地理位置的自然生态现状,悲壮则源于遥想当年无数铁血男儿挺身上“城”那想象中的厮杀疆场。

  经过了几百年血与火的洗礼,风雨的冲蚀,大通明长城依然巍峨屹立在高山之上。虽然“西暗门”“水洞榨”险要的关隘已不复存在,但是以它们的名称而产生的地名——“暗门滩”“水洞浪”,用一种新的形式告诉人们长城关隘的险要。近年来,大通明长城遗址被列入了国家长城保护计划,国家文物局已下达抢险加固工程的立项批复,前期设计规划工作正在进行。一期维修的明长城是大通县暗门滩小石山到娘娘山岭一带的明长城。二期维修的明长城是大通县朔北乡马场村至桥头镇老营庄、毛家寨、毛家沟一带的明长城。大通明长城正成为考古家、史学家、摄影家探古察今、观光旅游的名胜古迹。其对开展军事战略研究和文物历史考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开发潜力巨大,对促进大通旅游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徒步感受明长城的过程中,我领略了今天最真实的娘娘山风情,同时又穿越回到那古朴、沧桑、雄浑、悲壮的幽远时空。这段古朴苍茫的明代长城,曾经见证了历史的沧海桑田,跨越了时空的古朴雄浑,以雄浑巍然的气势,时时向走进它的每一个人展示着它的雄伟壮丽,诉说着一个个撼人心魄的历史传闻。

原创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唯美村立场。系作者授权唯美村发表,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ARTICLE